小本生意经

丁志民:不做老板深山养香猪发财

| 点击:

【www.yangshiquban.com--小本生意经】

童年时我们吃的猪肉相当香,经常一家煮肉,整个村子都是香味,连肥肉都不例外。现在的猪肉大多有种尿骚味,只要加热味道就特别蹿。主要原因是,从国外大量引进约克夏、杜洛克等生长周期短、长膘快的商品猪种。而我国特有的70多个地方“土著”品种猪,都濒临绝种。怎样才能拯救这些珍贵的原有猪种?中国农业大学高级公共营养师丁(创业网:www.cydianzi.com)民,放弃年入百万的老板不做,一头扎进深山,建起我国首个藏香猪种猪繁育基地,通过“保护纯种藏香猪”,要让人们在餐桌上重新找回记忆中的味道!


隐居深山做“生态农夫”
 

  说起慈心家园,知道的人或许并不太多;但说到一个名为“生态农夫”的微博,混迹微博圈,并关注生态农业的人一定不会陌生。是的,微博的主人便是北京慈心家园创始人丁志民。

  1995年,一心想学财经专业而报考中央财经大学的丁志民,以几分之差,被调剂到了中国农业大学动物营养学专业。

  大学毕业后,他在北京市开了一家销售公司,没几年,年收入就达到100多万元。学完了动物营养学硕士课程的他,又学习了人类的营养学,并拿到高级公共营养师证书。

  有了这方面的涉猎,丁志民决定办农场,搞有机农业。“当时我感觉人们太需要注重自身的营养了,安全又营养的农产品是大家需要,市场又缺乏的东西,而且这条路将成为一种趋势。”

  2008年他在北京顺义区创办了占地200亩的慈心家园农场。刚开始,农场就是一个果蔬园,不使用任何农药、化肥和除草剂。但是,问题随之而来,他的有机果蔬卖相不好、价格又高,乏人问津。

  东西卖不出去,投入费用又那么高,2009年底,合伙人撒手不干,丁志民成了孤家寡人。为了帮着管理,丁志民把退了休的父母从江西老家接了过来。但是到了2010年,农场仍然是个赔钱的无底洞,父母说什么也不愿意再干了。

  丁志民陷入了尴尬的境地。3年时间,他销售公司的钱全都投进了农场,还连累父母背井离乡来这里受罪。可是如果承认失败,就此放弃慈心家园,他实在不甘心。怎么办?

  一次朋友聚会,让他突然发现了商机。当时,有一位车企老总抱怨,现在的猪肉越来越难吃了,有种尿骚味,只要加热味道就特别蹿。而童年时他吃的猪肉相当香,经常一家煮肉,整个村子都是香味,连肥肉都不例外。在场的一位畜牧专家解释说,除饲养条件外,最主要原因是,这些年我国大量从英美引进约克夏、杜洛克等生长周期短、长膘快的商品猪种。这些洋品种有一股怪味,法国猪肉更难吃。

  而我国特有的70多个地方品种的猪种,尽管味道和品质都非常好,但因生长缓慢都濒临绝种。比如纯种的太湖猪、东北民猪、淮猪、梅山猪现在都很难看到。丁志民的第一反应是,必须尽快拯救这些珍贵的原有猪种,否则,再也无法找回童年记忆中的那种美味了!

引进纯种藏香猪,拯救中国珍稀猪种

  2010年10月,丁志民在和北京畜牧总站副站长路永强聊天时得知,纯种藏香猪堪称“猪中的大熊猫”。它是青藏高原特有的一种古老畜种资源,还是我国惟一的放牧型猪种。藏香猪在品质上有“六个最”,即:肉品中氨基酸含量最高,微量元素最高,脂肪含量最低,猪肠最长,猪皮最薄,鬃毛最长。它肉质鲜美,不油腻,营养丰富,甚至猪粪都被收购用作藏药药引,被称为“高原之珍”。

  丁志民了解到虽然藏香猪稀少,可是在西藏乃至中国却没有一家真正的藏香猪保种场。路永强的那番话让他拿定主意,一定要在北京做一家藏香猪的专业保种场。在畜牧总站的帮助下,他费尽周折从主要原产地西藏林芝地区,引进了60头纯种藏香猪。

  年底,丁志民试着卖了几头,回报让全家人惊喜。

  藏香猪种群扩大得很快,200亩的农场很快就容纳不下了。丁志民做了一个决定,农场继续搞种植,另外再找一块地做藏香猪的专业养殖。2011年秋天,丁志民在北京市密云区租下了1500亩山林地,把藏香猪全部转移到了这里。

  山上野生的各种果实都是藏香猪的美食。出太阳的时候,藏香猪在树荫下歇凉休息;下雨的时候,它们就在泥地里撒欢。就算冬天,它们也不回圈舍,而是在野外自己做洞穴过冬,甚至在洞里生小猪。

  在西藏,藏香猪是纯放养的,只有大雪封山的时候,它们才会下山找吃的。但是丁志民为了让藏香猪长得更好,每天早上7点和晚上5点,都会安排工人补饲。“主要是一些粮食,玉米,麸子,还有豆粕,所以说我们的猪吃得还是很健康,很安全的。”

帮国人找回童年记忆中的那种味道

  丁志民说,我国华北地区很多好的地方土著品种,这二三十年都已经消失,甚至灭绝了,他觉得非常可惜。随着这几年摸索,随着自己的藏香猪猪群越来越大,丁志民认为自己有义务保住藏香猪这个珍稀品种。

  要做保种场,首先要保证藏香猪的系谱,也就是不能让其混乱交配。其次,必须保证它们的野性,以免藏香猪体质下降。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。丁志明清楚,要保持藏香猪的野性,就必须放养,让猪和在藏区一样能在山上跑。可是,经常有藏香猪跑到山外的菜地去糟蹋作物,甚至还伤人。丁志民派人用铲车把山道铲平,然后在山上安了铁栅栏,并且加高加固,让藏香猪想跳跳不出去,想挖洞逃出去也挖不成。

  为了看牢藏香猪,丁志民经常去巡山,沿着山道上的栅栏一走就是一圈,一圈少说也有六七几公里。他说一天要是不走上几圈,心里不踏实。刚开始走的时候他特别不习惯,挺累的,现在早已习惯。

  养殖场员工向他反映,经常发现有小猪被咬伤。只要不是一窝的,它们就乱吃乱咬。大猪抢小猪的奶喝,母猪咬伤别的母猪生的小猪。更致命的是,公猪和母猪一起放养还会引起交配混乱。公猪只要嗅到发情的母猪,就会上前交配,不管这母猪是不是自己的后代。这种近亲杂交,会引起系谱混乱。

  当初为了保证藏香猪的优质血统,丁志民引种的时候,公猪和母猪分别来自相隔较远的两条大峡谷。可到了密云山上,为了保持猪的野性,一起放养。猪繁殖很快,眼看发展到1000多头了,就难免出现近亲交配的现象。继续下去,藏香猪保种场的梦想就无法实现。

  问题要一个一个的解决。后来丁志民特意为母猪定制了小别墅,造价高达8000元一栋。在这里,每一头母猪都享有如此特殊待遇。别墅依山而建,周围再用铁丝圈出十几平方米的范围,作为母猪带着小猪活动的场所。

  丁志民介绍说,“猪妈妈平时怀孕期间就到山上活动,到了快要临产的时候,我们就把它关到这个便于活动的大产房里面,让它在里面哺乳。”母猪带着小猪住上别墅,他在原来纯放养的基础上结合适度的圈养,这样避免了大猪来抢奶喝,也避免了小猪被别的母猪吃掉。

  至于公猪,丁志民专门给其划出了山头,平时就让它们在专属的地盘活动,不能出来骚扰母猪。再给它们带上耳标,等到需要交配的时候,根据系谱逐一安排。

  小猪长到3个月后,身体已非常健壮。为了让其更加安全健康地成长,丁志民再把它们带到顺义的有机农场的里去。夏天,猪可以吃到从树上落下的水果,冬天可以吃红薯和南瓜,猪育肥了,有机农场的果蔬也一点没浪费。

  丁志民介绍说,藏香猪又称“琵琶肉”,是藏、普米和纳西摩梭人的传统风味食品。将宰好的猪去毛、骨、内脏后,腹腔内抹上盐、花椒等调料,用细绳缝严,放在一个大木板上,上面盖块木板,再压上大石头,等水干后挂起来,形状好似琵琶,故称“琵琶猪”,其味道十分鲜美。清《滇南闻见录》有“丽江有琵琶猪,其色甚奇,煮而食之,颇似杭州之加香肉”的记载。猪膘肉色香味俱佳,是待客、馈赠的佳品。

  此外,藏香猪由于气候、地理环境及放牧饲养等因素具有独特的生物学价值,以其肉质细嫩、香味独特、营养丰富而著称,是地道的纯天然食品。藏香猪的菜肴,其鲜美的口感常常让食客赞不绝口。正因如此,尽管它的价格是普通猪肉的好几倍,但在有机集市上仍供不应求。每年丁志民都会将一批不适合做种猪的藏香猪,通过屠宰的方式淘汰掉,它们往往会成为一些高档酒店的抢手货。

  现在,丁志民的猪场和农场相得益彰。不仅有机农场开始盈利,经过短短3年多的发展,藏香猪种群也由最初的60头迅速扩大到2500多头。到2015年保守估计也会达到3万头。

  这几年,丁志民还从江苏、云南等地收集太湖猪、淮猪、梅山猪等十几个濒临灭绝的古老品种,在大山里散养、繁衍,目前也初具规模。他的梦想是,通过种群的不断扩大和推广,要让国人都能吃上用藏香猪等烹制的美味菜肴,在餐桌上重新找回记忆中的猪肉味道

 

本文来源:http://www.yangshiquban.com/show-49-77-1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