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本致富好项目

潍坊核雕工艺

| 点击:

【www.yangshiquban.com--小本致富好项目】

本视频由CCTV提供


潍坊核雕属于微型雕刻工艺的一种,大约始于清朝末期,传承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。 经世代传承、创新,潍坊核雕不仅种类越来越丰富,雕刻工艺也越来越精湛,潍坊核雕作品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。与其它的核雕技艺不同,潍坊核雕的原材料使用桃子的果核,因为桃核上布满了麻纹和空洞,布局、雕刻都更为困难。正因如此,每一个桃核都会成为一件独一无二的核雕作品,这也是潍坊核雕最为独特的地方。“潍坊核雕”一般可分为:浮雕和立体雕刻两种形式。制作工序一般都要经过桃核的选择预处理、打磨、打腹稿、布局、定型、雕刻、抛光等几大环节。在本期的节目当中,就将为观众朋友们讲解一下这潍坊核雕工艺的制作技艺。

  相关资料:

  潍坊核雕工艺  

  核雕,属于民间微型雕刻工艺的一种。史料证明核雕在明朝晚期作为一门技艺已经相当成熟。潍坊核雕史公认的“祖师”是诸城的张大眼。在张大眼贫困潦倒的时候,都渭南慷慨解囊,使其解脱困境,张十分感激都的帮助,遂把核雕技艺授予都渭南。 

  核雕艺术分南北派,潍坊为北派代表 

  核雕,应属于民间微型雕刻工艺的一种。核雕使用的材料,一般来说是桃核、杏核或橄榄核。就工艺而言,核雕区别于姊妹工艺如木雕、牙雕、玉雕之类,应是艺人巧妙利用果核上的自然麻纹,经艺术构思,“因势造型”,然后使用锉、凿、刻、掏、削、磨、修光等多种手段,终使其成为艺术佳品,展现出“化腐朽为神奇”的特殊魅力。 

  有句名言说得好: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。何止树叶,世界上也没有麻纹完全相同的两枚果核,既然如此,那么世间所有的核雕作品,其尽可“雷同”,却难以“复制”,而这,也就决定了核雕作品的“唯一性”。 

  笔者虽非核雕艺人,却与核雕有着一种特殊的情缘。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,我与核雕大师考功卿先生同在潍坊市政协的文体组,得以多次交往,成为朋友,并从他那里获得了许多有关核雕的逸闻趣事。 

  考老在世时曾对笔者说过:“南方核雕艺人,刻的多是橄榄核,我们北方,刻的多是桃核。”此“南方”,指的是江浙一带,中心为苏州市;而“北方”,主要是潍坊市。考老这话将中国核雕艺术分成了南北两派,而潍坊,无疑是北方派的佼佼者。 

  考老还曾告诉笔者,潍坊核雕,早年流行于乡间,一般是桃核雕就的花篮、小猴、小兔之类的生肖饰物,挂于身上用以避邪祈福,其实刻工很粗糙。但若在大户人家或寺庙场所,当然也能见到高雅的精品,譬如手串、念珠、朝珠、扇坠之类,刻的则是婴戏图、渔家乐、龙舟、马车、福禄寿三星、八仙过海、梁山一百单八将等等各种题材,它们被官宦或者文人所欣赏和珍爱,有的甚至还配上象牙底座,摆放案头以供日夕观赏。 

  据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清乾隆年间陈祖章所刻的橄榄核舟,取材于苏轼夜游赤壁,其舟底刻有《后赤壁赋》全文,堪称传世珍宝,但可惜我们无缘亲睹。 

  不管怎样,核雕作为一门工艺,在它身上,的确积淀了太多太厚的“人文”元素。 

  核雕祖师难以探究,考功卿推崇熹宗 

  任何一门艺术都有源头,也有祖师,那么核雕艺术的源头在哪儿?它的祖师又是谁呢?真正见诸文字记载的,是清人张潮编入《虞初新志》的那篇《核舟记》(作者为魏学�),证明核雕在明朝晚期(即天启年间),其作为一门技艺已经相当成熟。 

  发现《清秘藏》曾记载明朝宣德年间,有个叫夏白眼的艺人,“能于橄榄核上刻十六娃娃,眉目喜怒悉具。或刻子母九螭,荷花九鸶,其蟠屈飞走绰约之态,成于方寸小核。”果然如此,那么宣德朝比天启朝要早200年,显而易见,核雕技艺在十五世纪初期即已处于滥觞阶段了。 

  源头既难探究,而祖师也未必就是夏白眼。夏白眼这名字很是陌生,今天“核雕圈里”人们崇奉的“祖师”级人物,倒是《核舟记》里的那个“奇巧人”王叔远。原因无他,仅仅是《核舟记》曾入选人民教育出版社的《古代散文选》和中学的语文课本。 

  但是考功卿先生却力排众论,有他自己的说法。他曾亲口对笔者说道:“我们核雕艺人的祖师不是王叔远,而是天启皇帝!”考功卿的说法,是源于他本人的一段经历。那是上世纪三十年代,他长住青岛,在潍县人田氏所开的“扣雅斋”工艺品店铺里做伙计,因此得以结识了一位喜爱收藏的日本商人,这位日商见考功卿能刻桃核,便说“隔天我也拿个桃核,让你开开眼界”。之后果然拿来了一枚核雕,考功卿一看,刻的是钟馗捉鬼,其刀法古朴简练,人鬼形神俱佳,显示了作者深厚的功力。尤令他拍案惊奇的乃是钟馗那件袍子掀起的一角上,刻着四枚蚊足小字:“天启御制”。 

  考功卿当然知道,天启就是明熹宗朱由校。据史书记载,朱由校秉性“庸懦”,在位时“妇寺窃权,滥赏淫刑”,致使大明王朝纲纪颓坏不可收拾。虽然如此,但他本人既不好色又不爱钱,只是贪玩,而且“玩”得很有艺术水准。史籍《先拔志》称其“斧斤之属,皆躬自操,虽巧匠不能过焉”,因此后世之人戏称他为“木匠皇帝”。 

  笔者考证,王叔远与朱由校应是同代人,年龄也不相上下,微雕艺技水平更在伯仲之间。毫无疑问,他们都不是中国核雕的“祖师”,但他们却代表了明代中国核雕技艺的最高水准。然而考功卿的说法也是很有意思的一家之论,毕竟以帝王君主做祖师“名正而言顺”,正像酒祖是大舜、医祖是神农那样,这种情况在中国早就是“传统”了。 

  张大眼身世存谜团,是潍坊核雕祖师 

  如果要写一部“潍坊核雕史”,那么公认的“祖师”,无疑是诸城的张大眼。 

  张大眼这名字,考功卿在世时多次对笔者提及,但关于此人身世,考老却语焉不详。倒是后来,笔者见到考老门徒王绪德所写的一纸材料,据称:“鸦片战争以后,清朝政治经济衰退,在皇宫里的核雕艺人也受到冷落而流散各地。有一绰号叫张大眼的桃核雕刻艺人,从京都流浪到山东诸城以卖艺为生……”这样看来,张大眼并非此人的本名,但他为什么有个“大眼”的绰号?难道是从明代“夏白眼”那里受到的启发吗?此外,笔者拿不准的还有:张大眼是客居诸城的江湖艺人,还是他的原籍就是诸城?有关张大眼的一切我们今天无法确证,因为唯一了解张大眼的都渭南先生,也就是他的徒弟,已经辞世多年,笔者只能在此叹一声遗憾了。 

  据了解,1880年(光绪六年),潍县都家村的都渭南到诸城贩卖皮货,结识了张大眼。张的核雕技艺虽好,但维持生计却十分艰辛。在张贫困潦倒的时候,都渭南慷慨解囊,使其解脱困境,张十分感激都的帮助,遂把核雕技艺授予渭南。 

  都渭南乐善好施张大眼传授技艺 

  笔者为了更详细地了解张大眼、都渭南师徒情况,曾专往潍城区都家村,造访了都渭南的嫡曾孙都传恭先生。都家村今属于河街道,坐落于于河西畔。在都传恭家里,笔者见到了一本纸页灰黄、显示着岁月沧桑的《都氏族谱》。该《族谱》证明,都氏一族于大明成化年间,由宁海(今牟平)迁来,落户于潍县境内于河西畔,代代繁衍,渐成村落。从都氏十七世都希孟算起,经过了希(孟)、渭(南)、兰(桂)、洪(英)、传(恭),到了都传恭这一辈,五世单传,人丁并不兴旺。 

  都传恭说,清末同治年间出生的都渭南先生,从曾祖都希孟那里继承来的家业,只有区区几亩薄地以及数间土坯草屋。为了养家糊口,作为顶梁柱的都渭南不仅要从事稼穑,还要在农事之余给人家打短工,或者做一点本钱不大的买卖。 

  但好在渭南比其父聪明,且还上过几年私塾,于是盘算着走出家门,到外面找活。某一日,都渭南辞别家人,经安邱峒峪山区,在当地一支都氏家族那儿住了些日子,然后继续向南,转到诸城找活去了。就在诸城期间,都渭南有幸结识了一家富户的“二掌柜”(即管家),彼此交往之中,他的诚实和善良获得了对方的赏识,随后他就在富户家里长住了下来,并应邀做了“二掌柜”的助手,帮办一些生意上的事宜。 

  此时都家的经济情况大有好转,都渭南不但能养家糊口,腰间也多了些余资,于是善良的他也就有能力来关照那些贫寒之人了。也就在此时,那位具有神秘色彩的张大眼,走进了都渭南的视野。 

  从都传恭那里笔者了解到,张大眼在多次接受了�济之后,深感渭南先生恩德,自觉无以回报,踌躇再三,决定将其核雕绝技传授给渭南先生。渭南先生感动之余,自知却之不恭,何况他打心眼里也喜欢这门手艺,何乐而不为?遂拜张大眼为师,择吉日举行了仪式。然后他将师傅接到身边,于“正务”之余向其学习雕刻技艺。张大眼首先启蒙性地教他掌握锉、凿、雕、削、掏等基本工具,刻一些诸如桃猴、桃篮和手串的简单玩意;待基础性技艺掌握了之后,再教他摹刻“十八罗汉”“梁山人物(一百单八将)”……如此循序渐进,引导他进入了更高更广阔的艺术境地。 

  相关资料: 

  2008年,潍坊核雕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
  行情看涨几千元即可淘宝

  兴盛于明清时代的核雕,真正进入收藏市场并逐步升温,也不过四五年的时间。与国外核雕拍卖成交价高出国内拍卖成交价几十倍、上百倍相比,国内核雕作品的行情可以说刚刚起步,不论是桃核雕,还是橄榄雕,单件的市场价格一般在200-1000元,雕工优秀的作品也很少突破万元。这也意味着新介入的藏友,现在还有不少机会在市场上淘到宝。   

  收藏核雕的圈内一直都有“材料不贵人工贵”的说法,雕工的好坏直接影响核雕的市场价格。一件雕工精细的核雕,工艺美术大师需要1个月至4个月时间才能完成,每件都是独一无二的孤品。如果出于投资的目的,选择名家精品乃是上策,如王照烽、王绪德、马志勇、王洪波、王蒙等一批潍坊名家的核雕作品。和象牙雕、红木雕等雕刻作品不同,核雕越是把玩越有价值。其原因是象牙雕件长时间把玩后会越来越黄,失去洁白的本色;红木雕件佩戴把玩时间一久,也会慢慢失去红润的光泽,颜色会慢慢变暗。相反,核雕经过不断把玩后,外面的色泽会越来越红润,给人通透的质感,有点类似玉雕饰件的特性。   

  目前核雕的市场行情日益被行家看好。可以预言,再过数年,精美的潍坊核雕艺术品一定会受到市场追捧,对于广大藏友和普通投资者来说,不妨关注一下这一“偏门”,以期将来得到丰厚回报。   

  工美大师教你玩核雕   

  中国核雕界第一个省级工艺美术大师、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,来自江苏的周建明,就怎样才能淘到一件好的核雕,核雕正确的把玩方法等问题向藏家们作了介绍。   

  周建明介绍说,在选购核雕时,应注意以下几点:   

  一、“货比三家”。特别是把相同内容的核雕进行对比,看看其中的差别在哪里。   

  二、看材质。目前市场上的橄榄核雕艺术品,所用材料都为油橄榄核。对材质上的要求应注意以下几点:  1、颗粒特大、特小为好。目前5厘米以上的特大核及1.2厘米以下的特小核其原料价格就非常贵,自然雕刻而成的艺术品就显得贵重。现在市场有些手串核雕工艺品,人为锉小,两头穿孔,特别是有些人像头颈部穿孔很大,这种工艺品在材料上是劣质品。   

  2、大小、颜色要统一。特别是串珠款式的,色差较大的不能选。一般来说要选颜色深红的,这不仅表明核子较老,已经长足,不易开裂,而且视觉效果好,把玩时容易产生包浆。   

  3、仔细观察有无开裂。橄榄核容易开裂,对于那些似裂非裂的或用胶水处理过的,最好不要选购。   

  三、看刻工。一件作品的刻工好坏,直接影响其艺术品位。   

  核雕的布局要合理。有些看似刻得很复杂的作品,往往掩盖了其“败笔”。另外人物题材的核雕作品要注意大小比例和形状,面部五官的位置、比例要准确,同时还要观察男相和女相的区别,市场上许多核雕工艺品,把女相刻成男相,这就是低品位。此外“刀口”要清爽,立体感要恰当。用在核雕上的雕刻技法有立体雕、浮雕、镂雕,这几种技法有时结合在一起使用。一般来说,浮雕的深度要根据内容的要求而定,要和整体布局相协调,给人一种舒服感。   

  四、看打磨和抛光。砂纸打磨的技术要求很高,既要磨掉刀痕,使其光滑,又不能破坏艺术效果,特别是面部肌肉、眼皮、鼻尖、嘴唇等部位打磨时不能用力过度,否则就会破坏艺术性

本文来源:http://www.yangshiquban.com/show-15-190-1.html